从西门口到北京路,一路都没有瘦子
西门口地铁站到宇宙中心北京路之间,全凭惠福路联结。惠福东路名满广州,而处在繁华B面的惠福西路,却鲜少被人提及。 惠福西路位于西门口B出口附近,低调的隐藏于高楼大厦之间,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网红美食引导,一不小心便错过了。 如果走进来,便会发现,这个神奇的地方好吃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文明古迹混迹在旧巷之间。 得心的白切鸡皮脆肉能相当撩人,隔着马路就能闻到的葱油饼香味,肥而不腻的同乐居炸大肠,吃一口神仙都站不稳。下班放学的时候,到牛记来一碗牛杂,还有甜水巷里的豆花、蛋挞、华丰小食、西关明粥粉面...从西门口到解放路,这些让人戒不掉的美食,串联成一张纵横交错的『长肉美食隐藏地图』 不到米的距离就有多家十几年美食 得心酒家 实打实的百年 ,民国年间,广州茶楼兴旺时有五“心”茶楼:巧心、得心、怡心、和心、正心,现仅存“得心”。 招牌得心集皮脆肉嫩,肉质紧实。口感爽滑、配上酱油一起吃,味道非常地道。 大肠酿皮蛋这道菜在其他地方基本没有见过。卤大肠裹着皮蛋切片上桌,大肠火候到位,包裹皮蛋搭配*瓜片,重口味中带点小清新。 永春葱油饼 德*路的永春葱油饼的排队人数大家就见识过了,在惠福西路看到的永春葱油饼,不妨一试。 天然的面香,配上一层葱油,刚出炉的葱油饼,香得对面马路都能闻到。 华丰小食店 华丰开在惠福西路多年,无论什么时候到都有人在里面吃东西。 中午和晚上就会特别忙,除了堂食,还有不少在附近叫外卖的,毕竟味道好,分量大。一碟招牌炒饭14元,分量肉眼能看见。 除了蛋,还有叉烧、腊肉和腊肠碎,吃到底都不会很多油,妥妥的一顿。 李禧记 卖大良特产的店不少,但每次经过李禧记,我都会买一点蹦沙和牛耳。 杏仁饼和煎堆这样的传统小吃肯定是有的,肯定会热气,但还是忍不住多买几包。 大良牛乳又称中国芝士,比较咸,加在粥里煮,补气血,非常有营养。让人欢喜的不仅是传统的小食,还有老店的装修和感觉,这是广州的另一面。 好巧手小食店 从李禧记出来,路过好巧手,传统花生糖核桃糖映入眼帘,买回去当手信也是很不错的。 不止有花生糖,这里还有糖水,价格不高,来往的街坊路过也要吃一碗。 牛记牛杂 广州地道的牛杂都喜欢藏在街巷之间,认识广州可以从一碗牛杂开始。 8元一碗,有萝卜有面筋有牛杂,牛杂都是牛肠和牛肚,没有牛肺,想吃肺的话也可以向老板提。 西关明小食店 铺面很小,也没有招牌,隔壁有个小小的菜牌,我才知道这家店叫西关明小食店。 走得累了,我就坐下来吃了个杂丸粉。用料很多,虽然味道不是很出色,但胜在简单饱肚。 同乐居菜馆 在广州,要评价一碟凉拌鱼皮好不好吃,就拿它和陈添记相比。而同乐居的凉拌鱼皮,与陈添记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招牌的凉拌鱼皮好吃,炸大肠也是另一个 。炸大肠的做工很复杂,现在很少地方做了,在同乐居还能吃到,不由得不让人感叹食在广州。 潮州鱼蛋粉 正宗的潮州鱼蛋粉,就藏在惠福西路,简直就是美食一条街。 传统云吞面 店名简单朴素,前身是 面,现在虽然换了招牌,但美味不变。 永记沙湾甜品 甜水巷 千年豆膳 每个菜市场的附近都有一家豆腐店,鲜豆腐豆卜都有,豆花更是一绝。来买的人非常多,老人家牙口不好,最喜欢吃他家的新鲜酿制豆腐了。 斋烧鹅 这家只有一角的小店并没有店名,卖的是传统斋烧鹅和各种甜点,斋烧鹅5元一份。 斋烧鹅分量很大,以车水马龙的市场为背景,品尝着地道的美食,可以说是非常满足。 家乐蛋挞王 的店,最出名的就是蛋挞,5元两个,新鲜出炉,入口还是热的,有些偏甜,蛋味很浓。 市场与烧腊店 广州人吃饭必到市场“斩料”,肥美的烧鹅,滴着蜜糖的叉烧,晶莹剔透的白切鸡,与来往不断的街坊形成一道广州独有的风景线。 每天天还没亮透的时候,这里就已经车水马龙。摆摊者、老年人、批发车...来来往往,步履匆忙。困意渐渐被叫卖声驱散,留意脚下和擦身而过的手推车。 大市喧杂别有洞天 五仙观 五仙观建于北宋,最早址在今北京路财厅前。五仙观流传着五仙骑羊,羊留化石的传说,广州“穗城”别称也出于此。 五谷登封,与 烟火相接的溯源也来自于此。 现在天气微凉,禁钟楼下奶奶带着孙女散步,凉亭下退休的老爷爷老太太一起谈天说地,人们都把五仙观当做休闲的场所。 南粤先贤馆 岭南的风云人物事迹,在这里都可以看到,有很多旅行团都来到南粤先贤馆参观,广州的历史,在这里可参透大半。 古巷坊里风情各异 玉华坊 玉华坊的前身是清平南王尚可喜的府第,现在则有很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和文物古迹。 玉华坊惠园 玉华中约,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 玉华坊渭滨别墅 白薇街 白薇街,清代曾称白眉巷。相传明代有一白眉老人在此授拳。 树下还有就是帮人剪头发的小档,现在大家都是造型店,这些小档就只有附近的老人家会帮衬了。 仙邻巷 明末的邝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南明唐王时任中书,后来奉使回广州。清兵入粤时,带众将士守城十月,城陷殉国。诗人之死,就如一首仙气飘飘的史诗。而邝露的故居就在仙邻巷。 竹篙巷 竹篙巷,古时卖竹篙作撑船用,现在不卖竹了,却有丝竹之声传来,如世外桃源一般。 宋代之后,从今惠福路到一德路拉出一条新岸线,商业区逐渐形成。市集上小商贩贩卖琐碎日用品,自称一市。 清末民初的惠福西路是梳头婆一条街,绒线街专卖捆辫的绒线,梳篦街卖梳篦。 绒线街 梳篦街 麻行街卖麻绳、走木街卖木头、扁担巷卖扁担、竹篙巷卖竹篙。 麻行街 走木街 西华里 米市路 米市路旧称米市街,得名于此地旧时的米市,宋代的广州是一大米市。现在则成为了电子一条街。 风过留痕人过留声 惠福西路号,驻粤八旗兵左都统署旧址。医院从贵阳迁于此,年,医院医院门诊部。 惠福西路号是广东国民大学分校旧址 二手电器旧货市场,曾经红极一时,现在逐渐式微。 惠福西路号骑楼 进步里1号民居 红墙搭配白栏杆 可惜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变成了仓库。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老一辈深居简出,老店兢兢业业地经营,旧建筑也在逐渐地衰落。而惠福西路这条老街,新的血液就是惠福西路小学与三十七中的学生了。 静默的老街,布满我们深深浅浅的脚印。一栋栋旧建筑与一道道广式美食,希望他们不要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失。 入夜后的惠福西路逐渐安静了下来,恢复了从前严肃宁静的样子。我想,在我不知道的角落,惠福西路正以自己的方式热闹着。 文 肥霖 图 肥霖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cd/2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久汗大汗可致心衰亡阳,临床不可小视
- 下一篇文章: 蓟州人速看这药被澳洲列为禁药,刚被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