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本篇分享中药:木通

作为临床常见的利水通淋药,一味木通有着三个不同的身份:木通科的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也正是这三种木通的你兴我衰,使得龙胆泻肝丸事件一度沸腾于世。龙胆泻肝丸事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中药课题研究的专家贾谦介绍:在比利时,年曾有多人服用同一诊所开出的减肥药,并在服药1年后,数十名减肥者被查出肾脏受损,研究认为是减肥药中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所导致。当时国外有媒体以“马兜铃酸肾病”为题进行了报道:年,英国报告两例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肾衰;年7月禁止销售和使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和补充剂;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宣布禁售70多种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随后,部分国家也对相关的中药采取了限制措施。年,新华社发文《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被多家媒体广泛刊载。报道说包括一名作家、一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在内的十几名患者,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被确诊为马兜铃酸肾损害,这其中的大部分人,有过服用龙胆泻肝丸或长或短的服药史。然而,龙胆泻肝丸向来被称为“袪火良药”,国内有多家药厂在同时生产此药,亦不乏百年 药厂,怎么会变为“致病”根源呢?报道中说,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症的主要原因是该复方制剂中含有一味叫“关木通”中药,它含有的马兜铃酸成分可造成肾损害。据了解,我国药典上对于某些中药可导致肾损害早有提醒,并从用量上作了限制。年我国媒体也曾有过中药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但因确认的病例较少,并未引起医务界的重视。年,天津某企业为日本一家公司加工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在日本销售后也发生部分患者肾损害事件,为此闹起了国际纠纷,天津中医学院受委托为这一制剂进行科学分析,结果发现,该药中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院长张伯礼和博士马红梅为此对“关木通”*性进行了专项系统研究,证实了关木通确实可以导致肾脏损害,由“关木通”组成的复方也可以损害肾脏,而且关木通的剂量与肾的损害没有直接关系,长时间小剂量也可对肾造成损害。同时,研究还证实,关木通的清热利湿作用并不明显,这是国内最早的一份关于关木通的实验报告,马红梅的论文《关木通及肾脏*性研究》也获得了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的“何希时奖”。年,张伯礼等人向国家药典委员会建议,在年药典修改中增加关木通损害肾脏的内容,意见被采纳。老祖宗使用了千百年的验方为何出了问题?带着这种疑问,张伯礼等人在研究关木通致病机理的同时,又进行了细致的文献调研,结果发现,在民国以前的古书上,药方记载的都是“白木通”或“木通”,压根儿就没有“关木通”。那么,关木通何以上了国家药典?原来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关东出产的关木通陆续进入关内,到70年代逐步在全国普及,而此时常用的白木通则由于货源较少,市场难见,这两种同名不同属的植物便被替换上场了,关木通也正是在那个混乱时期进入了国家药典。据介绍,关木通为马兜铃科,含有马兜铃酸;而白木通为木通科,不含马兜铃酸,是安全的。张伯礼等人的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科研小组于年向国家药监局建议,凡是中成药内有“关木通”者,一律恢复为“白木通”。在国家药监局主持召开的“国际植物药高级论坛”会议上,张伯礼受委托做了关于关木通安全问题的主题发言,提醒医务界对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草药尽量不要使用,并提醒药厂尽快执行国家药监局的新规定。然而,由于人们的认识未及时转变,一些厂家未及时更改药方或说明书,才导致了一桩桩悲剧继续发生。

木通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通淋药。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1.淋证,水肿

本品能利尿通淋,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治疗水肿,可与猪苓、桑白皮等同用。

2.心烦尿赤,口舌生疮

本品味苦气寒,性通利而清降,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用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于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多与生地*、甘草、竹叶等配伍,如异赤散。

3.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本品入血分,能通经下乳。用治血瘀经闭,可与红花、桃仁、丹参等同用;若用治乳汁短少或不通,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配伍。本品还能利血脉、通关节,与桑枝、薏苡仁等同用,治疗湿热痹痛。

煎服,3~6g。

孕妇慎用;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

据考证,我国历代本草所记载使用的木通为木通科木通,而非关木通。关木通为我国东北地区所习用,有多年的历史,首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考虑到国内外有不少关木通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已于年下文停用关木通的药用标准,以“木通”代之。关木通所含的马兜铃酸为有*成分,关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中*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续而呕吐、头痛、胸闷、腹胀隐痛、腹泻,或面部浮肿、尿频、尿急,渐起周身浮肿,神志不清等。中*主要原因为过量服用和久服。

甘草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或欠缺之处,还望海涵,请各位多多指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cd/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