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方剂
12.4方剂一 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 阳和汤——痈疡剂 主治:①阳虚血弱,寒痰凝滞之阴疽; (阴疽:疽中最险之证→阴疽病势三难:未成脓难消、已成脓难溃、溃后难收口) ②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 方药: 君:熟地、鹿角胶——取其“阳生阴长”之意。 臣:麻*——辛温宣散,开泄腠理,疏散机表寒凝 白芥子——消皮里膜外之痰 佐:姜炭、肉桂 使:生甘草 *本方对痈疡之阳证,或阴虚有热,或阴疽破溃不宜使用。“麻*未溃可用,已溃之后断不可重开腠理。” 当归四逆汤——温里剂,温经散寒 主治:①血虚寒凝经脉证,四肢厥冷,脉细而欲绝; ②寒邪入经络,腰股腿足痛 *“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 方药: 君:当归、桂枝 臣:白芍、细辛 佐:木通 (关木通有*,川木通*性小,但用量仍要少) 使:甘草、大枣 “然厥阴之脏(肝),内寄相火,虽有沉寒,亦不可施以辛热燥烈之品,以免扰动风火,耗损营阴,所以不用干姜、附子。”配伍特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于心,通脉者,先补益心血。”) PS:①本方为养血温经散寒通脉之剂,主治寒伤经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是证与少阴阴盛阳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有别。所以应区分本方治证与少阴四逆证的病因病机。 ②注意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以“四逆”名方而组成功用,主治各不相同当区别使用。 兼有胃脘痛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独活寄生汤——祛湿剂,祛风胜湿 主治:风寒湿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之虚痹 风寒湿邪合为痹,行痹,痛痹,着痹郁而化热,形成热痹,日久不愈损伤肝肾,气血不足造成虚痹,或为肝肾虚而三气乘袭也。 方药: 君:独活 臣:防风、秦艽、细辛、肉桂心(温里去寒,通利血脉)、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 佐使:当归、芍药、干地*、川芎 -配伍特点:祛邪与扶正兼顾→正气既虚,邪则深伏,治当搜风除湿,扶正祛邪。 热证*苦寒药败胃,用药不宜太过 导赤散——清热剂,清脏腑热 主治:心火炽盛,或心热下移小肠之实热证“水虚不甚,而火亦不实” *小儿心火炽盛。症状还有: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合面睡。 方药: 君:生地* 臣: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 佐:竹叶 使:生甘草 配伍特点:利水不伤阴,补阴不恋邪,泻火不伐胃 *以药测证分析:治虚治实俱备,故辩证应是阴虚热盛,与“心家实热”独盛尚有区别。但解上述病机对本方证是虚是实,当可据理推断,勿强求一致。 PS:导赤散VS泻心汤 前者水虚火不实,后者心气实,只有*连一味;小儿病中见不同病态,前者合面睡,后者喜 仰卧。 朱砂安神丸——安神剂,重镇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方药: 君:朱砂——质重性寒,“为清镇少阴君火之上药” 臣:*连——苦寒直折心火,除心烦 君臣相配,一镇一清。镇潜浮阳以安神定惊,清心泻火以除烦宁心 生地——滋阴清热,使肾水上济于心 佐:当归 使:甘草 -配伍特点:“纳浮溜之火以安心神“ *“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自宁也。”(《医宗金鉴》) ?期待看到大家的留言?下次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cd/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华佗课堂介绍几个妇科好处方
- 下一篇文章: 产后缺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