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4月7日

地点:北京房山东湖港景区

参与人员与组织:黑吉斯、大兵、南梦玲、东湖港景区工作人员

演练内容:模拟景区缆车故障,对被困缆车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一)具体演练目标说明

概览图

演练开始前孙经理对演练做介绍

模拟被困人员在目标缆车内,救援人员由三号塔攀爬至塔顶,通过技术越过中间缆车后到达目标缆车,将被困人员疏散至地面。演练分为两组,由我(南梦玲)、黑吉斯与大兵一组,进行 次演练;随后由景区工作人员进行第二次演练。两组人员分别使用自己的方法与技术。

(二) 组演练详细过程描述(基于SRT)

人员分工:

塔上平台操作-南梦玲

缆车疏散-黑吉斯

地面操作-大兵

由地面进行方案说明并整理装备后,塔上平台操作与缆车疏散人员前往三号塔进行攀爬。

三号塔

上塔对自身进行保护连接后,开始设滑轮牵引系统并连接缆车救援滑轮。释放牵引绳使用的是ASAT公司的RD2设备。滑轮使用的是CT缆车救援专用滑轮(EasyRescue)。连接好后,缆车疏散人员就位,开始释放牵引绳。缆车疏散人员到达中间缆车后,利用双钩进行滑轮过缆车操作,完成转换后继续释放牵引绳,人员到达目标缆车上方。

缆车疏散人员到达目标缆车上方

利用缆车滑轮上的工作绳,救援人员开始下降,并在缆车连接臂上设置用于释放被困人员的钢缆锚点。救援人员进入缆车后,安抚被困人员并为其穿救援三角吊带(Petzl)。将被困人员与设置好的释放系统连接,由地面人员利用下降器进行向下释放。(也可以由上方的缆车救援人员进行上方释放,但这次采用了下方释放)被困人员疏散完毕后,缆车救援人员出缆车,返回缆车顶部,并拆除缆车滑轮,将牵引绳解除全部绳结后释放,由塔上人员进行牵引绳回收并复员。缆车救援人员设置下降系统,下降至地面,并进行绳索回收,完成救援演练过程。

缆车救援人员下降

演练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1:没有给被困人员准备头盔。

问题2:缆车救援人员到达目标缆车进行操作后,需再次上升至车顶时发现,CT缆车救援滑轮状态出现问题,滑轮状态如下图所示:

导致滑轮拆除出现困难,使用力量顺利拆除。

解决办法(思考,未尝试):

下放牵引绳位置尽可能与索道滑轮行进方向上下平行,防止滑轮出现扭转;

牵引绳应多释放一点,让滑轮与缆车臂自然接触,防止滑轮因牵引绳张力退回,又被卡住后离救援人员太远导致不好操作;

滑轮下方保持持续受力(比如挂绳包),防止滑轮翻倒后再受力出现类似情况;

对滑轮结构进行修改,在两个轮下方增加限位。

问题3:缆车救援人员架设下降系统时,使用钢缆锚点+主锁设置可回收锚点:

但因老绳子过硬,打单结无法收紧并通过钢缆主锁,在测试时无法回收钢缆锚点。(在下降前进行了测试,因此直接更改方案为绳子直接绕上方合适位置进行双绳下降,并未造成实际错误)

解决办法:不使用老旧硬绳子,或使用专用大小眼钢缆锚点,或直接绕缆车设置下降绳不使用钢缆锚点......(代替方法很多,设置可回收钢缆锚点时务必进行回收测试再下降)

(三)第二组演练过程简述(景区工作人员)

景区工作人员使用自有设备进行了同样目标的救援演练,流程大体相同,装备不同。工作人员使用缆车滑块+4:1滑轮释放架一体化工具进行被困人员疏散。

人员分工:

塔平台工作人员2人,负责设置平台上系统,并释放牵引绳塔平台下工作人员2名,负责将疏散救援员提拉至钢缆疏散工作人员1名,负责靠近缆车进行被困人员疏散地面工作人员若干,负责下牵引、使用4:1系统释放被困人员到地面

装备:

缆车滑块+4:1滑轮释放架一体化工具

平台工作人员与地面工作人员使用CAMP的A类静力绳作为牵引释放绳(平台释放,地面下牵引,上下均需牵引绳),使用8mm辅绳作为滑轮车4:1系统绳(已设置好,并放长)。并为伤员准备CAMP疏散安全带。疏散工作人员使用全身国产安全带(无上升与下降设备),平台工作人员使用国产上身肩带(无坐带),全员佩戴头盔,高空人员佩戴双钩。

流程:

由两名工作人员攀爬3号塔就位,并将一体化工具上半部分连接在固定在钢缆上。三名工作人员在塔下就位,其中两人通过一体化工具4:1系统将缆车疏散员提拉至上方,并由疏散工作人员连接上下结构锁,锁定比例系统。两名平台工作人员开始释放牵引绳(一人释放,一人作为备份保护,未使用设备),地面工作人员进行地面向下牵引。过缆车操作时使用双钩进行保护切换。到达目标缆车后,疏散工作人员使用双钩保护,攀爬缆车主体下降至缆车开门并进入(1)。安抚被困人员并帮被困人员穿CAMP安全带(2)。将8mm辅绳抛至地面,由地面人员进行操作,将被困人员与一体化设备下半部分释放到地面(3)。上下方牵引继续工作,将一体化工具上半部分拉至缆车站下车处,拆除。疏散工作人员搭乘缆车返回缆车站。(下方无更多缆车,才可以如此撤收系统,否则一体化工具无人操作无法过缆车)演练结束。

一些问题思考

问题1:使用的装备为非绳索作业装备,疏散工作人员不具备独立上升下降能力。

问题2:塔上工作人员使用半身肩带作为保护,存在隐患。( 组演练结束后,我本人并未下撤,继续留在平台上协助景区工作人员保障安全。)

问题3:牵引释放未使用可制动的设备,(但安排了另外一人进行备份保护),滑轮系统的提拉与释放也未使用可制动设备。

(四)总结思考

演练结束后,我们与景区的工作人员一同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新的培训与演练计划。这次的两组演练,我们使用了专业的绳索作业设备,景区工作人员使用了传统设备,都顺利完成了演练,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绳索技术与设备一直在发展,相辅相成。朴素的传统设备与方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进步,我们不应该直接全面否定传统设备与技术,而应该相互帮助,努力一同进步,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的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困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致谢

,感谢东湖港景区的孙鹏飞经理帮助我们协调了这次演练的场地与缆车设施,感谢景区救援人员一同协同作战,感谢景区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感谢李广萍经理带我们爬山! ,放一些景区的照片,欢迎大家前往东湖港景区游览美景!秀乳峰,很像一个平躺的少女

景区栈道

槭叶铁线莲(学名:ClematisacerifoliaMaxim.)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直立小灌木,高可达60厘米,根木质,粗壮。老枝外有环状裂痕。叶为单叶,叶片五角形,边缘疏生缺刻状粗牙齿,花簇生;花梗长达10厘米,萼片开展,白色或带粉红色,狭倒卵形至椭圆形,雄蕊无毛;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花,5月至6月结果。

景区新修订大电梯,很壮观

玻璃栈道

三人合影

南梦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gx/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