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4/5955967.html
01熙宁十年(年)四月,苏轼正式上任徐州知州。上任当年,黄河决口,水淹徐州,苏轼组织全城百姓抗洪成功;第二年(元丰元年)春天,又带着人去求雨。这一系列利民之举让苏轼赢得了徐州人的信任。苏轼知徐州总共才两年,在徐州留下的故事却还有很多。徐州属于南北交界地带,这里的冬天也是会下雪的,而且往往柴薪奇缺,老百姓冬季烧柴取暖的需求长久得不到解决。徐州苏轼到任后,反复考察、勘探地形,并根据相关线索派人四处找石炭(煤炭),终于在白土镇孤山勘探到了石炭,为此徐州百姓欣喜不已。“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看到民众的冬季燃料问题得到解决,苏轼高兴地写下了《石炭并引》,以记录这一史实。可以说,徐州煤田是苏轼发现的,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还进一步促进了徐州冶铁业的发展。徐州02徐州云龙山、桓山、百步洪、戏马台、台头寺、燕子楼……处处都有苏轼的足迹。云龙山是徐州的风景名胜,苏北名山。山海拔米,山上树木繁茂,翠叶成阴。远山常常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犹如仙境。元丰元年(年)九月十七日,苏轼和友人一起醉倒在云龙山下。写《登云龙山》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从此以后,“东坡石床”成为了徐州的人文景观,为历代文人诗人不停咏唱。东坡石床云龙山顶有一座放鹤亭,苏轼特别喜欢带着宾客、僚吏甚至歌姬到放鹤亭饮酒。元丰元年十一月,苏轼在饮酒之后,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放鹤亭记》,放鹤亭与云龙山从此闻名于世。作为地方官,苏轼为徐州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也得到了徐州的的肯定,徐州人都以“我们老知州”来亲切地称呼苏轼。一条苏堤、一幢黄楼、几座煤矿,以及数以百记的不朽诗文,成为了苏轼与徐州割舍不断的联系,他给徐州人民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法用年轮来计数。放鹤亭03欧阳修去世之后,文坛盟主的桂冠降到苏东坡头上,当时的文人儒生皆以“夫子”呼之。“苏门四学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的合称,苏轼之前在淮扬与张耒相识,在杭州附近结识晁补之。盛名之下,黄庭坚、秦观又都请求拜在苏轼的门下,秦黄二人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诗人、词人。秦观见苏东坡时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秦观的才华,苏轼由衷的欣赏。秦观诗词黄庭坚日后成为江西诗派的鼻祖,他与秦观不同,沉默寡言,有学者风,没有去拜访苏轼。但是写了两首诗,以十分谦逊的语气毛遂自荐,将苏轼比之为高崖的青松,自己则比为深谷里的小草,希望将来能和青松比高。苏轼曾看过黄庭坚的诗,他对黄庭坚的评价是:“数百年来未之见也”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最年长,当时人常将其与苏轼以苏黄并称。苏轼去世后,黄庭坚成为当时最伟大的诗人,但黄庭坚终身以苏门弟子自居。黄庭坚书法04元丰二年(年)三月,苏轼罢任徐州,调任湖州知州。彭城父老听闻苏轼要离任,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在苏轼的马前久久驻足,依依惜别。在封建社会时代遇到一位真心爱民如伤的父母官很不容易,徐州百姓是真舍不得苏轼离开。他们捧蓝献花,洗盏呈酒,为这位使君祝福。苏轼激动不已,挥泪写下了一首《江城子·别徐州》,堪称挥泪绝唱,抒发了苏轼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的留恋之情。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别徐州》离任徐州时,苏轼已经是文坛领袖,众望所归,影响力巨大。因此,上任湖州后,“乌台诗案”发,几乎天下人都在为援救苏轼而奔走。苏轼通判杭州,官邸在凤凰山北侧、可俯瞰西湖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离开杭州却仍念念不忘西湖百家姓——李氏出自上古八姓之中的嬴姓这个说法靠谱吗?苏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刚上任密州知州就梦到了亡妻王弗“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ls/1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