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我们都有拖延症
我们都有拖延症 ??▼ 聊聊孩子那些事|之四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白薇老师音频 不止一次听到家长的抱怨:“我的孩子有拖延症,不知道怎么办。” 他们表述孩子拖延症的具体症状大同小异:“早晨起床磨蹭,中午吃饭磨蹭,晚上写作业磨蹭,大礼拜作业一定是星期日晚上写,假期作业一定是开学前几天写等等。” 听着这些抱怨,我忍不住笑了,这些场面多么熟悉啊,它们几乎在我们许多人身上发生过。 记忆里,我们多少人寒暑假的 几天都是在疯狂地补作业中度过的,伴着家长的嘲讽责备,还有阵阵困意的袭扰,还有心里暗暗发下的誓言“下一个假期一定按时写作业!”。 不过,下一个假期悲剧还是继续上演。我们那个时侯被家长和老师称作“磨蹭,拖拉,慢性子”,现在有了新的定义——“拖延症”。可以说,我们许多人都是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在预料结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推迟的一种行为。”两个关键词“有害”和“推迟”,是不是很深奥呢,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知道拖着不对,就是拖着不做。” 那些所谓有拖延症孩子的父母一般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本身就有拖延症。周五晚上满怀豪情想着周末的计划——早起去爬山,上午打扫卫生,中午包饺子,下午读书,晚上散步。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忍不住睡了个回笼觉,醒来刷一会儿手机,起床坐在沙发上看看新闻,哎呀,中午啦,来不及了,叫个外卖早餐和午饭一起解决了吧。然后呢,然后该睡午觉了······想想看,有这样的父母,孩子一定也被传染了。 还有一种父母,他们本身没有拖延症。有调查显示,多数拖延症孩子的家长性格急躁,爱唠叨。他们的口头禅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孩子越慢,他越急,他越催,孩子越慢,仿佛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那么,面对拖延的孩子怎么办呢?专家们有一些建议。 一是教给孩子必要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更快,做卷子时可以把难题留在 解决而不是半路停下卡壳; 二是可以和低幼年龄段的孩子玩一些有时间限制的游戏,比如规定时间内的拼装比赛,有倒计时的游戏等。即使孩子没有赢,只要这一次比上一次快了几秒钟,家长也要表扬孩子; 三是可以制定一个比较细的时间表,把起床、锻炼、娱乐、学习都规定出详细的时间和长度,鼓励孩子给自己打分,学会自己监督自己。在孩子完成任务以后及时鼓励和奖励,让他有满足感,比如:“你今天动作真快!妈妈差点落在你后面。”“今天作业这么早就写完了,咱们看个电影吧。”切记不要层层加码:“你今天这么早写完了,再做一套卷子吧。”那孩子觉得还不如慢点写呢; 四是家庭要保持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关掉电视,专心品尝美味。晚上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要打电脑玩手机,可以在一边看书读报,让孩子感受到安宁专注的氛围。 我认识两位妈妈,她们都成功地帮助孩子改掉了拖延的毛病——一位妈妈采取比赛的方法,比如早晨起床,和孩子比赛看谁先穿好衣服,一开始妈妈比孩子快很多,于是妈妈给自己增加了整理床铺的内容,两个人一边快快地行动,一边五分钟、四分钟地倒计时,后来,孩子的速度上来了,妈妈会有意地放慢自己的速度,一边夸张地感叹:“你这简直是火箭速度啊,等一下你老胳膊老腿的老妈啊!”孩子不知是计,乐的咯咯直笑,动作更快了。 还有一位妈妈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办法。她的孩子以前从起床到出门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位妈妈火冒三丈,又给他挤牙膏,又给他整书包,唠唠叨叨嘴里也不闲着,而她的小宝贝若无其事优哉游哉。后来,这位妈妈调整了战术,早晨起来,她自顾自地收拾好,告诉孩子:“早餐在桌子上,我下楼去锻炼了,7点半在楼下车里等你。”孩子大吃一惊:“你不管我了吗?”这位妈妈淡淡地说:“我有我的事情啊。” 天,她的孩子慌慌张张地跑下楼,书包没有扣,鞋带没有系,带着哭腔说:“完了完了,今天迟到了。”妈妈问:“早餐吃了吗?”孩子气急败坏:“哪有时间吃早餐!” 后来我问那位妈妈,孩子没有吃早点你不心疼吗?那位妈妈还是淡淡地说,饿一顿,不会怎么样。饿一顿,长记性。后来,那位妈妈在孩子的其他事情上也如法炮制,晚上吃完饭不再追着他写作业,而是自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到了十点钟,合上书,对孩子说:“妈妈要睡了,你写完作业记得关掉客厅里的灯。”孩子开始好开心,妈妈不唠叨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了。可是后来发现完全行不通,自己玩了一会,看看时间,想到作业没有写完,明天要挨批评,只好打开了书包,一边擦眼泪一边写,快到十二点了,要是过去这个时候,妈妈早唠叨了遍了,妈妈也会帮助自己检查错题的,现在,只好靠自己了。 其实孩子都非常聪明,当他知道没有可以依赖的人了,他就会对自己负责。那位妈妈后来对我说:现在她反而轻松了。孩子每天给自己上闹钟,早晨起床快速地洗漱、吃早餐,书包昨天晚上就整理好了,下楼上车,妈妈会在他的小脸蛋上亲一下:“儿子长大了,做事真利索啊!” 当然,这两个妈妈的孩子都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这样的方法不一定适合高年级学生,不一定适合不同个性的孩子。 不过,有一个适合所有家长的建议就是:我们先要治愈自己的拖延症,也不要成为《大话西游》里那个唠叨的唐僧。 过去有一句口号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觉得可以作为我们治疗拖延症的家庭口号。 希望您从今天起,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给自己列一个每天的小目标,列一个近期计划表,然后对孩子说:“克服拖延症,孩子,咱们一起开始吧!” 栏目编辑:李丽君田小艳剪辑:许冬全 版面设计:刘亚莉 张垣教育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ls/3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5月27日市场中药材价格行情
- 下一篇文章: 腹痛腹鸣腹怕冷,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