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皮老师讲脏与腑的关系中
我们用方药来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这几对关系。 导赤散 导赤木通生地*,草梢煎加竹叶尝。 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甘草梢,这是利小便的,清小肠里面的热的。淡竹叶,清心经之火热。导赤散很简单地几味药,生地,淡竹叶,川木通,然后用我们的甘草梢,非常简单地几味药,引心经之火热冲小肠,从小便里面而出,那么这个主要给大家带的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有很多利小便的药,很多人不懂觉得就是利小便的药,我们的茯苓可以利小便,泽泻可以利小便,滑石可以利小便,木通可以利小便,我们的三白草可以利小便,同样是小便不利,小便短赤,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个小便短赤,承认小便短赤,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有热要清,还有一种情况小便短,但那是肾气不化或者说隆痹症。我们中医讲的有一个隆症和痹症,隆是点滴而出,点点滴滴地尿出来,痹是完全没有小便,大部分小便短赤的,小便又少,尿道又涩痛,小便又*,中医认为有火,那么我们是不是有火就随便用,比如说*连,*芩,*柏,桅子,就可以用呢,不是的。比如小便短赤它是肺热导致的,那么我们就得用三白草,三白草它可以导肺热从小便里出;比如说我们的热在心经里面,那么我们得用木通,通草;比如说我们导赤散里面的木通,它导心热从小肠而出;比如说我们膀胱有热,我们得用滑石,它在利小便的同时它可以清膀胱之热;如果我们是由胃热导致的小便短赤,那很明显要用*连;比如说我们是脾胃运化不及导致脾胃气滞而产生郁热的,我们可能得用茯苓,泽泻,或者说外感风寒,比如我们太阳蓄水证,小便不利而口渴,很典型的五苓散证,之前讲过的,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凡用温阳化气来通这个小便。所以说如何选择利小便的药,首先你要确定导致小便不通的原因在哪里,特别是三精片,很多人妇科一感染一有炎症就吃三精片,这肯定是不对的,这 是不对的。还有很多人小便短赤,尿道瘙痒就自己在吃导赤散,这也是不对的。你如果是心经有热,确定是心经有热导致的下身瘙痒,尿路感染,你用导赤散可以,但是很多人都不是这种情况,比如说湿热内蕴,你反而要用二尿散苍术*柏才行,湿热带下注,特别是很多女性,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这些老年人的尿路感染,它更不是简单地哪个经,哪个脏,哪个腑,它有热,它就再有热,很多时候它是虚热,虚热的时候它是不能这样去用这么苦寒的药去清的,越清越不好,反而拉肚子,所以说我们这种小肠和心经的关系,我们这样去理解,从它各自的表现上,所以我们见到舌尖起红刺,或者说长疱疹,舌头通红的,因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舌头是红的,口干口苦的这些同时出现,然后小便又短赤的,解小便的时候又有涩痛感的,这个我们可以讲它是心经热盛,小肠经热盛。但是我们治疗的时候也有重点,虽然说心和小肠可以同时治疗,但是更多地像书上讲的,我们要去判断它是心经热盛、心火下行引起了小肠热盛,还是小肠本来有热,小肠火上熏心经,这个比较重要,那就是我之前讲过的看症状的先后,比如说心经热盛在前的,小肠经热盛在后的,那么我们就是心火引起的小肠火,或者说是后者在前,前者在后的,那很简单它是小肠热盛引起的心经热盛,在治疗上它又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说我们判断是心经热盛引起的小肠热盛,那么同样用导赤散,两个热盛,但是它们的先后出现的关系不同,那么用药是有差别的,比如说我们先有心火,那么我们可以加点莲子心之类的;先有小肠火,我们可以加点鱼腥草之类的,甚至加一点*柏也是可以的。这是我们要讲的 对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 第二个肺与大肠的关系更是非常经典,其实我们脏与腑的关系今天讲的意义并不大,其实我在和大家讲脏的关系,每个脏的关系,讲每个脏的时候都和大家讲了,今天就带着大家复习一下。 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在我们疾病的传播当中,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当中它是很常见的。比如说,很多人感冒后,有肺病的同时伴有大便不通的这样一些症状,除非是胃肠感冒上吐下泻,特别是很多小孩子一感冒发烧,很多时候感冒发烧由表入里的,要不了多久他大便就干燥了,或者说直接一天,两天,三天不解大便的,所以我为什么喜欢用大*,你看到他在发烧,看到他在咳嗽,你如果完全是在清热那就完了,更多的时候是通便,生大*一用上去这个大便就解了,自然而然地咳也不咳了,烧也不烧了,就这么简单。 我再讲一个方带领大家来理解一下肺与大肠关系的运用。其实我们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对关系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四个药,僵蚕,蝉蜕,姜*,大*,这是很多名家都非常喜欢用的一首方,特别是赵绍琴老先生他把这首方用的是出神入化,之前在群里也就这个方专门讲过一堂课(涵涵聊升降散及结合病例的分析),大家去翻看去努力学习去理解,你就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肺和大肠之间的关系。 我今天讲的内容并不多,我只是告诉大家一种方法。因为其实这几对关系,我在单独地讲脏和腑的关系讲过了,怎么去理解这样的关系--就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去运用。那在诊断和治疗当中如何应用,比如说我们《大学》里面有一句话叫,知所先后则近道已,一定要知先后,知道是哪个引起来的,肺与大肠相表里,是先有肺经的症状,后有大肠经的症状,还是先有大肠经的症状后有肺经的症状,是谁引起谁,也就是这样,同样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失调,你要分别是谁引起谁,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中医讲的,虚实夹杂,那是先有虚后引起的实证,还是由实转虚,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虚实它占多少比例决定了你要先用补法补虚还是你要用泻法泻实,或者说你补泻同时使用,比如说你同时用大*加上人参,或者说大*加附子温阳,那么你是以泻实为主呢,还是以温阳为主?你是以泻实为主,还是以补气为主?这个就得看它的先后关系,看它们之间的主从关系,谁是占 位的我们就先解决谁。但是有一点中医对疾病的时候,它没有完全出标准治疗方案,按标准治疗方案治病的多半就悲剧了,医院都是标准化治疗,感觉很科学,其实标准化治疗才是最没有人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标准化治疗呢。 年9月26日星期二下午15时QQ视频录音整理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xw/1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湿病类经方汇总
- 下一篇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功效藤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