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t52mall.com/bdfcs/bdfby/2143.html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李向年9月,在外打工近20年的彭力盛回到家乡沙田乡石梅村,与彭世彪、姜清辉一起成立长沙强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4年来,该公司陆续承包当地亩闲置田土、荒山种植各种中药材,并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不仅让当地村民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还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近日,笔者来到长沙强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一株株吴茱萸、枳壳生机勃勃,近10名当地村民正忙着为吴茱萸剪枝、除草、浇水,彭力盛四处查看中药材长势、挂果情况,并手把手指导村民们进行剪枝工作。“年,我从外面打工回来,看到村里不少田土、山长满了茅草,就萌生了在家乡种植中药材的想法。”彭力盛介绍,当年9月份,他和合伙人一起投入多万元,流转承包多亩荒山,种植吴茱萸、黄精和白芨。“年,我们扩大了种植规模,面积增加到亩。现在有1万株吴茱萸、1万株枳壳、20亩黄精、亩白芨。第一批株吴茱萸去年已经挂果,今年进入丰产期,另外有近20亩白芨也可以采收了。”彭力盛告诉笔者,这些年来,他守着“药山”,全面负责中药材种植、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期间,他还多次前往广西、江西等省中药材基地学习交流种植技术,并请来农技专家上门解决病虫害防治、肥料配制等问题,通过不断地虚心学习和实践,“如今大大小小的问题我都可以自己解决,也算专家了。”彭力盛的笑声里充满了自信。“截至目前,公司投入达多万元,年开始已经有了收成,相信一年会比一年好。”彭力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挂果的株吴茱萸和近20亩白芨可带来收入近万元。皮肤晒得黝黑的彭力盛坦言,做农业前期投入很大,靠的就是一份创业的执着和情怀,如今最辛苦最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满山葱郁的吴茱萸、枳壳等中药材让他希望满怀、信心倍增。“最先种植的棵吴茱萸已经挂果了,这些没挂果的是年新种植的一批。我们现在做的叫‘剪秋芽’,每年要剪,让树枝尽量往旁边长,发的枝越多越好,到时候挂的果就越多,质量越好。”石梅村7组村民黄志军一边熟练地为吴茱萸剪枝,一边笑盈盈地和笔者聊,“在这里做工的人,年龄最小的50来岁,年龄最大的快70岁了,太重的体力活干不了。村里联系我们到公司来打工,除了一天元的工钱外,我还有1.6亩的土地流转费,可以说是‘双收入’,知足了。”“土地流转价格荒山是50元每亩,菜土元每亩,农田元每亩,每5年上涨一次。我在这里干了快4年了,一天干9个小时,公司包中餐,一个月有多元的收入,活比较轻松,完全吃得消。”村民刘培先说。据黄志军介绍,村里除了20多名村民在中药材基地做工外,还有部分村民在自家田土里也种上了中药材。根据村民的需要,公司为他们免费提供中药材种苗和种植技术,收获的中药材还由公司统一收购,完全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公司在村里聘请6名长期做工的村民,忙不过来就请临时工,最多的时候有20多人一起做事。村里还有一些农户在公司的帮助下也种了中药材,我们负责回收。”彭力盛告诉笔者,公司每年支出近50万元人工工资,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还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渠道。[责编:荣庭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xw/1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