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冒鼻塞流涕喷嚏的外治四法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最易感受外邪。故每到换季时节,婴幼儿感冒机率常成倍增加,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感染均是病*所致,故无需紧张,对症处理即可。但是很多患儿在西药治疗后遗留鼻塞、流涕等少许症状,始终缠绵难愈,或者有部分患儿感冒较轻,仅有鼻部症状,这时候家长往往选择较难,继续吃药吧,担心药物过多有副作用,不吃药吧,又害怕延误时机,病情加重。其实,中医学中有很多特色的外治疗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小儿推拿 穴位:补脾次、泻肺次,揉迎香、揉鼻通各次、擦鼻梁50次、*蜂入洞法50次,擦肺俞次。 2、洗浴法 药物:麻*20g、桂枝20g、南细辛20g、生艾叶30g、水菖蒲30g、苍耳子30g、白芷30g、生川芎30g、*芪20g、川木通20g、薄荷20g。 用法:上药加葱白两根,熬20分钟,取汁洗浴或浴足,时间5—10分钟,以身体微热透汗为度。 房博士评述:小儿皮肤娇嫩,且服药困难,故可通过药物洗浴以代替口服药物。此方辛温解表,芳香通窍,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鼻塞、流清涕反复难愈者较为适宜。 3、敷贴法 葱头两根、生姜一块,捣烂,和干面、鸡蛋清少许,调成饼状,纱布包裹,烘热,贴于患儿囟门之上或涌泉穴处,干后撤去。 房博士评述:中医认为,囟门为邪气进出之门,故婴幼儿感邪常由囟门而入。故此法对于2岁以下小儿的感冒、轻度发热、鼻塞较为适宜。但鸡蛋清处理麻烦,故我临床上常以少许白酒代替鸡蛋清,同样有较好疗效。 4、塞鼻法 药物:苍耳子、白芷、川芎、青黛10克,细辛、菖蒲各6克,鹅不食草20克, 3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取少量,棉花包裹,塞鼻中。 房博士评述:此方选用多种通鼻窍之药,且用塞鼻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不仅对于感冒遗留之鼻塞有效,对于长期鼻塞喷嚏之慢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 以上四法安全有效,家长们可斟酌使用,坚持数次,定有效果。 使用期间有任何疑问可咨询房明东博士: 房博士简介:中医儿科学博士,主治医师,成医院针灸学校专任教师 四川省第四批老中医药学家学术继承人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抽动多动学组成员 成都“王氏儿科(王静安)”再传弟子 从医以来,先后师从刁本恕、张之文、常克等蜀中名家学习中医儿科、内科,在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发表专业论文《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小儿脾胃调理要点》《“川派”儿科流派概述》《小儿推拿手法补泻之我见》等10余篇,参编《中医儿科学》《小儿推拿学》等教材多部,编辑出版书籍《吴棹仙医经精义》《沈绍九医案医话选》2部。临床善用推拿、敷贴、熏洗、食疗、艾灸等多种传统疗法治疗发热、咳喘、腹泻、夜啼、湿疹、厌食等儿科常见疾病,以及多汗、便干、口臭、山根青紫、腹胀、夜卧不安等儿童常见“亚健康”问题。 联系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xw/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要吃这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 下一篇文章: 研究发现部分中药含致癌成分,你居然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