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华先生辨治经验痹证
孔少华,原名孔祥璆,字鸣之,“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五子,孔子第75代后裔。先生稍长即随父侍诊,尽得真传,后师从温病名家张菊人,受益颇深。 先生秉承家学,继承和发扬了孔伯华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尤其在温病方面,重视伏邪学说,并擅长以伏邪理论来指导治疗杂病。 图 孔少华先生旧照 《素问·痹论篇》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行痹者,上下左右游走不定;痛痹者,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故遇寒加重;着痹者,四肢关节肿胀、麻木、重着不移。 此外,《素问·痹论》还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痹之分,并言五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可以内舍五脏,若邪经由经络筋骨而内舍于脏则为难治之患矣! 孔老认为,今日临床所见之痹证,初起感受风、寒、湿、热诸邪均可引起,由于今人体质多为阴虚湿热之体,感受的风、寒、湿、热诸邪常从体质之湿热而化,使得相当多痹证化为湿热痹。湿热痹中,又或间夹风寒之邪。 故治疗上应该寒温结合,辨风寒与湿热孰轻孰重,辛温通络药与清热化湿药合理配伍,不能急于求成。太过辛温燥烈之品应当慎用。又久病者必然伤及气血,损及肝肾,故又常兼有气血不足及肝肾亏虚之症,治疗时应该注意扶助气血,补养肝肾。 生牡蛎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 生赭石12g旋覆花12g(布包)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山甲珠15g威灵仙10g 晚蚕沙15g宣木瓜15g云苓皮30g 川牛膝15g川萆薢15g法半夏10g 生薏苡仁30g滑石块15g 橘子络核各15g血 5g(同煎) 方中以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旋覆花滋阴潜降;炒知柏、川牛膝、滑石块、血 滋阴降火,活血利湿;桑寄生补肾通络;橘络核、法半夏、云苓皮、生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在此基础上再加主药威灵仙、晚蚕沙、宣木瓜、川萆薢通络、祛风、散寒、化湿、除痹;山甲珠活血通痹。诸药结合通络化湿而不伤阴,久服稳妥而有效。 寒痹者,加羌独活各3g、台乌药10g,寒甚者可酌加麻*、桂枝、炮附片、北细辛等辛温之品。 热痹者,关节红肿热痛:于上方减晚蚕砂、宣木瓜,加金银藤30g、青连翘10g、嫩桑枝30g。 祛风通络除痹,常选用丝瓜络1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青风藤10g、海风藤10g、老鹳草10g。 痹久阴份损伤者,常加生鳖甲15g、秦艽10g相伍为用,生鳖甲入血分,养阴透热兼散血分结滞;秦艽入气分,祛风通络除湿热,二者相伍,通络祛风而不伤阴血。 湿盛者,可加汉防己15g、赤小豆30g、米苍术10g。 痹痛甚者,可加片姜*10g、海桐皮10g。 血虚者,酌加四物,如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5g、川芎3g、丹参15g。 瘀象明显者,可酌选制乳没各5g、血竭5g。 久痹入络者,可酌选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3g、蜈蚣3条、土元10g、地龙肉15g、乌梢蛇10g、蕲蛇10g、白花蛇1具等。 久痹因感寒突然加重者,用苏合香丸芳香开闭散寒止痛。 有些湿热痹症患者常常平时症状不明显,而在感冒时诱发,有风寒,有风温,孔老医案中多为风温热痹,症见恶风无汗、身痛、诸关节疼痛,舌红,苔*腻,脉浮滑等,治疗上如治风热感冒,常以清热解*、疏风通络为主,常用方以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往往一二剂疼痛症状随感冒的治愈而消失。 霜桑叶10g杭菊花10g薄荷叶5g生知柏各10g 地骨皮10g金银花15g金银藤30g青连翘10g 嫩桑枝30g全蝉衣10g大青叶15g滑石块15g 秦艽10g丝瓜络10g鲜茅苇根各30g 条*芩10g 热盛者可加生石膏30g(先煎) 羚羊粉1.2g(分冲) 此方实际上就是在治疗风温感冒基础上稍加通络化湿之品即可。方中金银花藤、青连翘、嫩桑枝是清热通络的主药,配合秦艽丝瓜络通络,湿重者可再酌加生薏苡仁30g、赤小豆30g、白通草5g等。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孔少华临证经验簒要》,《孔少华临证经验篡要》一书由阮劲平、孔令谦整理,孔令誉、潘竹立、经燕、步云霓、赵宇宁、刘观涛、张磊协助整理。 ▼ 孔令谦先生 ▼ 孔医堂创始人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 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荣誉称号 END小红书孔令谦新浪微博 孔令谦医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xw/9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条锡林郭勒草原芍药花开得正艳,除了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草药赤芍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