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这8个要穴,想病都难
欢迎朋友进群 ?1、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疏通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宁神志的功效。 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3、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4、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5、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经络之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cd/9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州茅台集团贡酒酱香型53vol,
- 下一篇文章: 临证用药加减工具箱果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