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淋证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无比山药丸可用治疗下列何种病证 A、气淋 B、癃闭 C、血淋 D、劳淋 E、尿浊 2、小蓟饮子可用于治疗 A、气淋 B、血淋 C、劳淋 D、膏淋 E、以上都不是 3、膏淋者,其 选方是 A、八正散 B、知柏地*丸 C、程氏萆薢分清饮 D、导赤散 E、苍术难名丹 4、气淋,其选方最宜用 A、二神散 B、沉香散 C、六磨汤 D、五磨饮子 E、柴胡疏肝散 5、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为各种淋证的共同表现 A、小便频急 B、腰部酸痛 C、淋沥涩痛 D、尿血而痛 E、小腹拘急 答案与解析1、D 答案解析:劳淋。证候主症: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治法:补脾益肾。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2、B 答案解析:血淋。证候主症: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脉滑数。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3、C 答案解析:膏淋。证候主症: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腻,舌质红,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4、B 答案解析:气淋。证候主症: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5、D 答案解析: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而尿血而痛是血淋的特点,不是各种淋证的共同表现。 细目二淋证 要点一概述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二)病机 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病理性质在病初多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淋证虽有六淋之分,但各种淋证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表现在转归上,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可转化为虚证的劳淋。反之虚证的劳淋,亦可能兼夹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而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向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此外在气淋、血淋、膏淋等淋证本身,这种虚实互相转化的情况也同样存在。而石淋由实转虚时,由于砂石未去,则表现为正虚邪实之证。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前者如热淋转为血淋,热淋也可诱发石淋。后者如在石淋的基础上,再发生热淋、血淋,或膏淋并发热淋、血淋等。在虚证淋证的各种证型之间,则可表现为彼此参差互见,损及多脏的现象。 要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二)鉴别诊断 1.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痛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痛闭。 2.血淋与尿血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膏淋与尿浊 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浑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可资鉴别。 要点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淋证的辨证应首辨六淋的类别,其次辨证候之虚实, 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首先应别六淋之类别。一般来说,热淋,起病多急,或伴发热,小便赤热,尿时灼痛。石淋,小便窘急不能猝出,尿道刺痛,痛引少腹,尿出砂石而痛止。气淋,少腹满闷胀痛,小便艰涩疼痛,或少腹坠胀,尿后余沥不尽。血淋,尿色鲜红或淡红或夹血块而痛。膏淋,小便涩痛,尿液浑浊如脂膏或米泔水。劳淋,久患淋证,遇劳倦、房事即加重或诱发,小便涩痛不显著,余沥不尽,腰痛缠绵。 其次,须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证情之缓急。辨别淋证虚实的主要依据,一是病程,新病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多实,久病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多虚。二看疼痛程度,病急痛甚者多实,病缓痛轻者多虚。三看尿液,浑浊*赤多为湿热邪气盛,清白色淡为正虚或邪退。 (二)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淋证的基本治则。具体而言,实证以膀胱湿热为主者,治宜清热利湿;以热灼血络为主者,治以凉血止血;以砂石结聚为主者,治以通淋排石;以气滞不利为主者,治以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者,治以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对虚实夹杂者,又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三)证治分类 1.热淋 证候: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加减:若伴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加*芩、柴胡以和解少阳;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枳实以通腑泄热;若阳明热证,加知母、石膏清气分之热;若热*弥漫三焦,用*连解*汤合五味消*饮以清热泻火解*;若气滞者,加青皮、乌药;若湿热伤阴者去大*,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其病机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或因湿热郁于少阳所致,故不宜用辛温解表药物。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之品,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有劫伤营阴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因淋家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宜避免辛温之品。此外,热淋属实热之证,不宜用补益之药,以免恋邪。 2.石淋 证候: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双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脉弦或带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石韦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篇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 加减: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去王不留行;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伴有瘀滞,舌质紫者,加桃仁、红花、皂角刺,加强破气活血,化瘀散结作用。 石淋日久,证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者,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补肾益气。伴有湿热见症时,参照热淋治疗。绞痛缓解,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常用金钱草煎汤代茶。若结石过大,阻塞尿路,肾盂严重积水者,不宜服用中药,宜手术治疗。 3.血淋 证候: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小蓟、生地*、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土大*、马鞭草。 加减:有瘀血征象,加三七、牛膝、桃仁以化瘀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加仙鹤草、 粉以收敛止血;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用知柏地*丸加减;若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者,用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气养血通淋。 4.气淋 证候: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常用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加减:少腹胀满,上及于胁者,加川棟子、小茴香、广郁金以疏肝理气;症见少腹坠胀,尿频涩滞,余沥难尽,不耐劳累,面色胱白,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无力,证属中气下陷,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5.膏淋 证候: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腻,舌质红,脉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萆薢、石菖蒲、*柏、车前子、飞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心。 加减:伴有血尿,加小蓟、藕节、白茅根凉血止血;小便*赤,热痛明显,加甘草梢、竹叶、通草清心导火;病久湿热伤阴,加生地、麦冬、知母滋养肾阴。膏淋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甚,形体日见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无力,此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用膏淋汤补脾益肾固涩。 6.劳淋 证候: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治法:补脾益肾。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常用药:*参、*芪、怀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茶*、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 加减:若肾阴虚,舌红苔少,加生熟地*、龟甲滋养肾阴;阴虚火旺,面红烦热,尿*赤伴有灼热不适者,可用知柏地*丸滋阴降火;肾阳虚,加附子、肉桂、鹿角片、巴戟天等温补肾阳。 编辑:刘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gx/5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5种超耐冻的花,10大雪天也冻不死,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内科学肺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