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年度、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颁奖典礼暨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全媒体与智能传播实验中心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出席此次会议,为入选成果主要完成人颁奖,并做总结发言。我院三项成果入选并受邀参加典礼,董念国教授和郑传胜教授做学术交流报告。

▲李元元校长和丁汉院士为“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入选成果主要完成人颁奖

▲李元元校长和丁汉院士为“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入选成果主要完成人颁奖

“年度重大学术进展入选成果”代表我校 水平,强调参评的学术成果应对相应学科或教育教学起到引领或推动作用或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强调成果在评选年度取得实质性突破。

成果通过各院系学术委员会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两种渠道推荐,先后经过校学术委员会各学科分委员会会议初评、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通讯评议遴选、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名、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最终入选17项成果,其中入选“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8项、“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9项。

董念国教授完成的“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入选“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谢明星教授完成的“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超声 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郑传胜教授完成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防控的研究”入选“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

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董念国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心脏移植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国际。董念国教授团队针对心脏移植难点热点开展深入研究,在受体 评估、围术期机械辅助模式、供心保护、复杂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年9月至年5月,完成心脏移植例,连续4年(-) 、世界前三,术后1年、5年生存率90.1%、84.0%,优于国际心肺移植协会报道,获美国胸心外科学会认可。这不仅是中国器官移植的典范,更是心脏移植的里程碑。《心脏移植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年教育部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

▲心脏移植面临的挑战及项目组关键技术创新

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超声 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谢明星,张丽,王新房

疑难心血管病诊断困难,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其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一直是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的重大课题。谢明星教授团队针对3万余例不同类别疑难病种与病例,提出了超声准确诊断方法与分型诊断流程,建立了心房、心室功能早期改变的多参数评估方法,显著提高了心血管超声对疑难心血管病病理结构评估和功能评价的准确性。系列学术成果获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及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并广泛推广应用。《疑难心血管疾病超声 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获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罕见主动脉窦瘤破入左室流出道。经胸联合经食道超声显示主动脉瓣环附近囊性病变(白色箭头)、形变和动度、起源等诊断主动脉窦瘤,通过瘤体脱入左室、瓣环和窦壁分离等个性特征确定其亚型,并被手术证实。

新型冠状病*肺炎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防控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郑传胜,*,史河水

新型冠状病*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目前新型冠状病*肺炎的防控重点在于防,即疾病的早期筛查及隔离。一方面放射影像诊断(尤其是CT成像)与评估是新冠肺炎疾病进展检测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感染防控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郑传胜教授团队在高效有序完成大量新冠肺炎病人影像检查的同时,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在智能化影像诊断、定量评估与影像检查感控方面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对新冠肺炎 影像诊断体系建立、助力科技抗疫、服务健康中国中发挥重大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战疫”之路

—END—

监制:孙晖王继亮

总策划:*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科研处

编辑制作:陈有为

审核:聂文闻

点击“在看”,传递协和声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gx/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