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讲讲笔记第3讲自汗为什么
治疗白癜风用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160211/4769989.html 一病一讲讲: 第3讲自汗 为什么多汗的人容易感冒? 今天我们还是学习与肺有关的病症:自汗。自汗既可以是疾病名称还可以是疾病的症状。这里主要是讲自汗的这个病,而不是主要讲自汗的症状,因为如果光讲自汗的症状就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这是不对的,因为太多的疾病会引起自汗这个症状,小毛病,大毛病都会引起,光凭借一个症状就用药也是不严谨的。所以下面的讲解适合自汗的一两种类型,而不是全部,请谨记。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内经曰:肺,其华在毛,在体合皮。所以皮毛上的问题都是和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汗这是中医的说法,西医说的自汗一般就是说人的抵抗力差,或者自身免疫力差的,如果没有病理性改变,在西医大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我们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自汗的词条。中医病症名。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朱丹溪对自汗病理属性做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张景岳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我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自汗”,什么叫自汗?直白一点,不那么严谨,就是自动自发的出汗,动不动就出汗,动则出汗。通俗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譬如有的人吃一顿饭,别人吃饭不出汗,或者微微有汗,而他就是满身大汗。还有一种别人走路米不出汗,但是他走路百米浑身出汗,大汗淋漓,而不是微微有汗。那么有这种动则出汗的情况,或者坐在办公室椅子不动,还是会出汗这种,都属于自汗的范畴。医院检查,检查不出毛病,但是人体就是不舒服,而且也烦人,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这个“汗”,在中医里面是怎么表述的?《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说明阳作用于阴可致汗出。这种话术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做个案例来说明一下,大家就会理解。我们有一口锅,锅里面的水相当于阴(津液),而锅底下柴火的火焰就相当于阳(阳气的温煦濡养作用),当锅里面的水不停的受热时,锅盖上必然会出现很多的水珠,那么这个水珠就相当于人体的汗。如何让这个水珠一直在锅内而不跑到锅盖外面呢?就是要这个锅盖是不漏的,否则锅内的水蒸气经过锅盖的缝隙很快流失(而这种流失就是人体的汗出太过),锅内的水就会越来越少, 锅也坏了(身体就跨了)。中医治病从了解病位,病因,病势开始,然后再考虑脏腑经络, 病症用药。这里的锅盖就相当于肺之皮毛,这个相当于病位汗从毛孔里出的太过,这个就是病势。就相当于是锅盖太弱了,气不够大,罩不住锅了。这个时候就是肺气虚了。这个就分析出病因。肺气一虚弱,皮肤毛孔的收缩力不足,稍微运动,汗就从毛孔跑出来了,跑出来越多,气越虚弱,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有的人自汗时间长了人会变得非常乏力。所以得出自汗的 个类型,肺气虚导致自汗。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治疗法则。肺气虚则需要补肺气;+气汗出,津液流失,需要补充津液;+津液汗自动跑出来,收不住,需要收敛住汗。+收敛处方基本类型:气+津液+收敛基本处方参考:人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我们变通一下:人参,*芪,*参太子参,红参,沙参,西洋参,皆可以。麦冬,天冬,石斛,玉竹,也可。五味子,糯稻根,麻*根,浮小麦,牡蛎,可选。参考用量:西洋参1.5+麦冬6+五味子3(也可以买中成药)注意:胃寒之人可加西洋参换成人参或者*参。自汗的 个类型比较简单,但是自汗绝不是只有这一个类型。但是发现没有, 个类型只是讨论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益,而没有深究为什么不足。所以在用药上面基本是防守补充的用药。我们仔细考量这个锅盖(肺、皮毛、肺气)问题,锅盖为什么会有漏的问题,是谁导致?这就要涉及到邪气对人体的侵害,六淫邪气分为哪些?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的邪气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人体,风邪侵袭体表(肺皮毛),长时间的体内正气与外部邪气进行斗争,不小心熬了个夜,加了个班,体内透支超过了预期,内部正气的供养突然不足,体表被攻破,锅盖受损,肺气不足,就会造成自汗的症状。人体由外而内的横切面大致分成四部分,卫,气,营,血。受攻击也是由浅入深。这里面又根据邪气进攻人体的程度不同,如果是轻微的人体受损,邪气仅仅攻击到了浅表部位。病位在体表(肺),病因是风邪,病势为受攻击后体虚(肺气不足)处方基本类型:肺气+祛风+健脾补虚基本处方参考:*芪(15-30)+防风(6-10)+白术(10-15)我们变通一下:*芪,人参,太子参,*参,西洋参等。防风,荆芥,羌活等。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等。这个第二个类型的时候其实已经带有感冒的症状,应及时处理。如果不处理,邪气进一步仅供人体,就会更深一步,人体正气得不到及时补充,津液流失太过,造成营卫受损,那么我们就需要用调和营卫的手法,这是第三个类型。这个时候感冒的症状会更多,譬如恶寒,怕风,发烧等症状也可能出现。病位在营卫,病因风邪在里,病势感冒轻症,营卫不和。处方基本类型:调营卫+祛风基本处方参考: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9g,甘草(炙)6g。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桂枝汤。我们变通一下:祛风+荆芥防风等补气+*芪+四君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等敛汗+龙骨牡蛎等现在我们归类总结一下三个类型: 个类型,自汗津亏生脉饮:西洋参1.5+麦冬6+五味子3(有中成药)第二个类型,肺气不足,肺卫不固自汗。玉屏风:*芪(15-30)+防风(6-10)+白术(10-15)(有中成药)第三个类型,营卫不和,自汗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9g,甘草(炙)6g。备注:如果类型叠加则处方叠加。当然,自汗的类型也不仅仅是只有三种,《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中另有三种类型的自汗盗汗,发出来共大家参考。第四种类型:心血不足症状: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治法:补心养血。方药:归脾汤。.方中以人参、*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调中,共奏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补益精血。第五种类型:阴虚火旺症状: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当归六*汤。方中用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连、*芩、*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芪益气固表。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第六种类型:邪热郁蒸症状: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舌苔薄*,脉象弦数。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方药:龙胆泻肝汤。方中以龙胆草、*芩、栀子、柴胡清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郁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不因天暑、衣厚、劳作及其他疾病,而白昼时时汗出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自汗多由气虚不固,营卫不和;盗汗多因阴虚内热;由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化湿热,是治疗自汗、盗汗的主要治法,可在辨证方药的基础上酌加固涩敛汗之品,以提高疗效。《素问·宣明五气》:“五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寝汗出,憎风。”《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济生方·诸汗门》:“人之气血,应乎阴阳,和则平,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又况伤风、中暑、伤湿、喜怒、惊悸、房室、虚劳、历节、肠痈、痰饮、产褥等病,皆能致之。”《医学正传·汗证》:“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激激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医碥·汗》:“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方无定方,法无定法,辨证论治,重在实效,仅供参考。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验方:无论何种口疮,都可用本方外治王任之:骨质增生的中医治疗3大法及其验方//////////#中医入门合集#十二经络白话解#东海医集#老中医经验#中医妙方#验方秘方#国医大师#伤寒名医验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四君子汤#病因赋#药性赋#药性歌括味#医学三字经#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中医连载合集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gx/9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龙胆泻肝丸是治疗哪种脂肪肝的
- 下一篇文章: 个经典名方,每一个都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