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医人医事

年12月,医院管理局确定的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门下。

图为作者(左)与顾植山教授(右)

顾植山老师是江阴人,是“龙砂医学”代表医家柳宝治的第四代传人。他出身中医世家,继承并发扬了“龙砂医学”的运气学说,把“五运六气”理论运用到了对疫情的预测中,为一些重大疫情防治做出了贡献。年非典疫情消退后,世卫组织有关人士表示非典疫情随时可能再次流行,但顾植山却在当年8月预测:“下半年像上半年那样的大规模流行不会再出现。”后来的情况也恰如其言。

顾老师在看病时也巧妙地运用“五运六气”这一理论。他常说《*帝内经》说“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天虚、人虚、邪虚”,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体生病。即“三虚致病”学说。

初入师门, 感受到的是顾老师治学严谨。本以为自己是二十多年的老大夫了,抄方还不是小菜一碟。没想到习惯性地把“山萸肉”写成了“山芋肉”,“川牛膝”写成了“川牛夕”,被老师毫不留情地拎出来批评:“这个‘芋’是芋头的意思,难道你是想用芋头入药吗?”虽然频频点头,但心中却不以为然,因为药房从没发错过。但老师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心中一震,“你这样的处方书写方式,一看就是不指着中医吃饭。”是啊,中医从百年前的主流医学,到目前的需要扶持、需要“振兴”的地步,抛开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冲击因素,我们中医人是否已经从骨子里缺少了底气?缺少了“较真”的工匠精神?我们是否已经被乱花迷住了双眼,再无潜心治学的动力和定力?

此后的抄方,一路怀着敬畏之心,工工整整,先煎、后下,另煎、酒炖,拌炒,大枣一定要“擘开”,酸枣仁一定要整个儿用,且生炒分开,“生酸枣仁清胆热”,“炒酸枣仁补肝阴”。以前我们根本不问,药房进什么,我们就用什么。想来,的确如老师所说:“不指着中医吃饭。”“木通的道地药材是四川的川木通,后来清兵入关时带入的关外的木通,称‘关木通’其实是代用品,因其价廉被广泛使用”, 的“龙胆泻肝汤”引起了马兜铃酸肾病其实就是关木通惹的祸,因为药材不道地,致使千古名方“龙胆泻肝汤”被抹黑,这都是不求甚解之祸。

晚饭后,顾老师不辞辛劳,召集我们展开讨论。从运气方的应用心得,到对天道、医道中“亢害承制”的思考,再到某病病机的探索,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经方、运气方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对伟大的中医药学的敬畏之心,是踏踏实实开出每一张处方,用对每一味中药的工匠精神。这才是中医传承之本啊。

跟师两年后,感受最深的却是顾老师灵动的“运气思路”。曾有一位陈姓患者十余年脚不出汗,双足不适,顾老师开出了“紫菀汤”,患者服药后双足出汗了。这种思维模式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能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后来发现,这种思维模式是靠反复观察、体悟、印证建立起来的——就是脑子里始终有一根“五运六气”的弦,不断观察“运气”对气象、物象、病象、脉象的影响,慢慢的就会建立起以太极阴阳、五运六气为核心的中医思维。有了这一思维之后,再来处理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就有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措施。临床疗效的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跟师三年, 的收获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确的中医思维的建立和由此带来的学术自信。

(单位:山东省泰山疗养院)

编辑杨艳丽张胜杰主任聂庆喜值班主编郝金刚发布张胜杰投稿







































白癜风的防治
治白癜风北京 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xw/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