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素问.六节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年为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少阳相火客气,岁运为少水,简言之,又湿又浮热,又阴虚,这种环境最容易导致皮肤病多发了。湿则汗出不彻,卫气失宣,加之热浮于表,阴液不足故营血不足,合而于皮肤多见瘙痒、红斑、丘疹等,如痤疮,急性荨麻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银屑病反复发作。

初诊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与中医学“白疤”相类似,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是现代皮肤科研宄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尚不能清晰阐述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多不能有长远的疗效。中医治疗皮肤病方法多样,临床上经辨经可采用刺络放血、穴位埋线、切脉针灸、火针等防范,结合中药调理,则事半功倍。所以今日分享中药治疗20余年银屑病验案一例。

年4月28线上求诊,唐某,哈尔滨,80岁,银屑病史20余年,既往曾间断内服外用激素及中医调理,因效果欠佳,遂未坚持就诊。家属代诉近1月瘙痒加重,遂来求方。

现症:面红似苹果,双手肘后、腰骶部、双下肢大片红斑,上被覆银白色鳞屑,瘙痒甚,无渗液,舌淡苔白腻(中后部)。

诊断:银屑病。

病机:此舌苔红,面色、口唇色红,苔白腻(中后部),推测为痰瘀内阻而郁热,此为标;患者患病20余年之久,缠绵难愈,皮损以腰肾(中下焦部位)为主,又反复应用激素,推测本为中下焦寒湿。

治法:因患者瘙痒甚,急则治其标

处方:

川牛膝10生地*12炙甘草10牡丹皮20泽泻10通草12桔梗10

五剂,嘱少生冷、油腻、忌烟酒。

方解:自拟方,方中桔梗辛温以行气化痰;通草辛平行血脉之瘀涩;兼以泻热。牛膝、地*、丹皮活血化瘀行气;炙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

二诊如上图:年5月10日随访:患者填写:瘙痒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腻稍*。面淡红似桃花。

诊断:银屑病。

病机:对比初诊,现几乎整个舌苔白腻,中后部稍*,推测为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兼以行气活血散瘀。

处方:

泽泻10通草12淡竹叶5

陈皮5炒栀子3生白芍8

枳壳5白茅根8川木通5

12剂,每服用6天,休息1天。

方解:自拟方,方中泽泻行湿退热;淡竹叶苦平泻热;陈皮辛温除湿,通草辛平行血脉之瘀涩,兼以泻热;栀子、白芍、枳壳苦寒降热;白茅根甘寒以徐徐透热;木通辛平以通经利水,渗湿泻热。

三诊

三诊如上图:年5月31日随访,如上图,治疗至今约1个月皮损好转明显!!!(期间约5.26自行拣药初方十剂)。

诊断:银屑病。

病机:此次舌苔较二诊变薄,继续二诊思路

治法:清热利湿,兼以行气活血散瘀

处方:

前方加减

泽泻6,通草6,淡竹叶5,

陈皮5,白芍8,白茅根8,

川木通5,生地*5,石菖蒲7,

桔梗5,太子参10

十五剂

方解:对比二诊处方,加石菖蒲,其味辛性温以行气化痰(就患者身体状态而言,此为无形之痰);加桔梗辛温行气,桔梗入肺经,肺主气,主宣发肃降,气行则湿得以散,郁热得以宣发;加太子参以补养气阴。

后随访,老爷爷说不想再喝中药了,考虑到他之前中断治疗,此次也坚持了快两个月,为医者表示无奈,只能找机会再宣教,遂嘱咐其饮食少煎炸,少吃难消化食物,适当运动至微微出汗以升发阳气。

行文至此,不知读者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每次处方逐渐加入温药,因笔者推测其病机之本为下焦寒湿,仅1月余皮损好转如此明显实在是鼓舞人心,原本预期是2-3月,《*帝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中医还是大有挖掘的余地啊,感谢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但是,治疗还是要继续的,不然容易反复,后期的用药也更为重要,苦口婆心啊啊啊。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至邑无纷剧,来人但欢迎。

虽然现在工作生活也有不如意,但是从不后悔选择做中医门诊。我相信,中医路不是孤独的,有志同道合的医友,也有暖心的病友。

写留言

编辑:彭小姑

封面图片: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gx/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