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只知道大雁是珍稀动物和诗词文化意象,谈上不上爱大雁。

直到读了望*姐的《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文化散文,再加上跟我们许多人喜欢的男神苏东坡有关,一瞬间,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大雁,即飞鸿。

“木落南翔,冰泮北徂,逐温暖之地而居。”读望*姐的文字,不但养眼还养心,最近要讲《大雁归来》,因望*姐写了苏轼的“鸿飞”,更加喜欢大雁了啊。这是我读完望*姐的文字后的真切感受。

“鸿雁”是中国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比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最喜欢的一句要数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鸿雁意象,在他的诗词里鸿雁是以各种形态出现的,其中最典型的是"飞鸿""孤鸿"和"归鸿"。

?

"飞鸿"体现了苏轼在青年时期人生如梦、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孤鸿"是他在中年时期不屈人格的典型表现,"归鸿"则是他人到晚年时精神回归的自我超越。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宋·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江城子·恨别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欲寄一作:寄我)

通过不同的鸿雁意象,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其传达的多元文化意蕴,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苏轼在青年、中年和晚年不同生命阶段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观。

?

《本草纲目》指出“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

雁的睿智与聪慧,与苏子很配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gx/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