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鄙视链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点击上方蓝字拾思想 学者陈学勇讲述了林徽因与冰心因《我们太太的客厅》而生嫌隙的前因后果:说来,她俩颇有渊源,同为福州人,*花岗烈士林觉民(林徽因堂叔)牺牲后,林觉民家为避难,卖了福州的房产,买房的就是冰心的祖父。 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的同班同学,还同过寝室,留美时两对恋人就曾一起野餐。 不过,冰心年写的《入世才人灿若花》,介绍数十位有影响的女作家,提到林徽因时,夸赞得很节制:“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 冰心与林徽因在绮色佳的聚餐,还留下一张合影:冰心系着围裙切菜,林徽因靠在她肩后,神情都颇愉快。 陈学勇曾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汉学家孟华玲访问冰心,顺便问到林徽因,“我满心希冀得悉珍贵史料,不料冰心冷冷地回答:‘我不了解她。’话题便难以为继。我立即想起访问冰心前不久萧乾说的,为了《我们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与冰心生了嫌隙,恍悟冰心此时不便也不愿说什么的。”陈学勇在《林徽因寻真》里还回忆,“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曾对我谈论冰心,怨气溢于言表。” 林徽因与冰心二人水火不容的原因,可能就是两人太熟——对遥不可及的人的 能够自然仰望,而对身边人的 则易不平,这恐怕是人的通性。再加上林徽因博闻健谈,心直口快个性强,向来有男人缘,却很难交到女性朋友,而冰心性情温婉,不喜欢林徽因的霸道。 03 张爱玲、苏青与冰心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张爱玲、苏青、潘柳黛、关露一拨女作家聚谈,说起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作家,好几位都谈到了冰心。 有位名叫汪丽玲的,甚至能够背诵《寄小读者》中的段落,由此可见,冰心当时实在红得可以。 (张爱玲) 但是苏青却说,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时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文章了,真是说也可笑。她的这段话貌似刻薄,攻击一个女作家的容貌尤其不应该,然而,我的理解是,她不以为然的并不是冰心不“美丽“,而是冰心“卖弄”她的女性美。 再想想读过的冰心的文字,似乎没有哪一篇自称自己是美丽的,但是,读过之后却真的会觉得,作者一定是个美女。原因在于,冰心的文字里姿态太足,轻而细的慨叹,无时无刻不在流露的温柔,偶尔“金刚怒目”一把,也是一个被世界宠爱的好女子的自矜。 比如她写徐志摩曾对她说,“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 也许徐志摩只是一个玩笑,甚至是对于冰心以圣洁自居的讽嘲都未可知,冰心却傲然道: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都不是朋友。 这种句子放在现在, 有自我炒作之嫌。 (苏青) 同样对冰心不感冒的,还有苏青的好友张爱玲。也是在那次聚谈中,她说,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 后来她写《我看苏青》,本是为好友摇旗呐喊兼抒自己的胸臆,偏偏在一开头就把冰心拉过来做反向对比: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进行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如果说,苏青对于冰心的反感,不过是女人的直觉,张爱玲与冰心的分野,更在于她们迥然不同的文学主张。 冰心是罗曼蒂克的,而张爱玲最烦的就是罗曼蒂克。 想当年,张爱玲也曾为一朵枯萎的花落泪,很多年后张爱玲说起这事,怎么看都是一股冷嘲热讽的口气,嘲笑自己。 张爱玲对于真实的热爱,使她受不了冰心的那些柔软的娃娃腔式的句子。 她曾明褒暗贬地挖苦女歌星李香兰是仙女,是小鸟,总之不像个真人,她不喜欢这种拿腔拿调装纯情的女人,对于冰心刻意打造的那个纯美世界也无信任。比如说,同样是写父母,冰心笔下的母亲是温柔慈祥的,父亲是高大威严的,是传统中严父慈母的标准画像。 而张爱玲不同,写她那位纨绔子弟的父亲时,固然下笔不留情面;便是论及照顾她培养她为她放弃了很多的母亲时,她也放弃了那种能让读者流泪的路数,而是一丝不苟地描述母女之间口不能言的芥蒂,被母亲严苛地审视时的那种惶然。好像张爱玲的目光太灰暗,但是作为读者,冰心的文章很少会让人动容。 她可爱的父母,仿佛是从古人的文章里拓下来的,符合传统的感情公式,即使文笔更为细致或清新,却既不亲切也不可信——我知道冰心的父母可能确实很好,但也不能有那种一尘不染的完美,偶像也是要有粘脚土的。 冰心的父母则像是天使直接来到凡间,凌波微步,罗袜都还没有来得及生尘。 倒是张爱玲,虽然说了她母亲那么多“坏话”,却使她的母亲,成了真实可感的真人。 我们用看“真人”的眼光去看她,那些急躁、尖刻乃至一点点的功利都变得可原谅了,而张爱玲笔下偶尔流露的柔情,更容易让人相信。 有意思的是,张爱玲对自己在文坛中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苏青,也并不热络,直言:“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我们其实很少见面”,还说“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又嫌不过瘾,干脆直接说“至于私交,如果说她同我不过是业务上的关系,她敷衍我,为了拉稿子,我敷衍她,为了要稿费,那也许是较近事实的……” 04 张爱玲与潘柳黛 张爱玲多篇小说发表后一时引得洛阳纸贵,出门逛街时会有学生跟在后面“张爱玲,张爱玲”地叫,那场面 不输于当今的大明星,更有热恋中的胡兰成写了一篇《论张爱玲》,大赞其“贵族的血液”。 种种招摇不免招来另一名女作家的嫉恨。 这名女作家就是潘柳黛,她写了篇《论胡兰成与张爱玲》,对“贵族血液”大加讽刺道:“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话说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还说“‘贵族’二字必可不胫而走,连餐馆里都不免会有贵族豆腐、贵族排骨面之类出现。” 巧的是不久真有好事之人开始卖起她笔下的“贵族排骨面”来。 张爱玲原是把潘当作朋友的,还曾请她来自己公寓吃过茶,可是潘一边写文对张大加讽刺,一边又把自己和张捆在一起自称“四大才女”之一。张爱玲不屑和她打笔墨官司,从此一拍两散,称:“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只日后在私人书信中恨恨地写道:“她(潘柳黛)的眼睛总使我想起‘涎瞪瞪’这几字……想不到来了香港倒会遇到两个蛇蝎似的人——港大舍监、潘柳黛。幸而同她们本来没有交情——看见就知道她们可怕—— 也是浮面的。”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女性作家的不断涌现是很令人称奇的,如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苏雪林、萧红、丁玲、张爱玲、苏青、林徽因等等,既“争妍斗奇”,又各擅胜场。 了解她们之间的八卦,只是闲谈的一种,但正是这样的八卦恢复了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女人。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jj/2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第十八章
- 下一篇文章: 丁香医生请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