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察元气之盛衰,一心修复元气,无为而治,可收全功也。

一年前,在武某人的强烈推荐下,买了《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这是中医院张东老师的大作。

初看名字,我是不怎么感冒的,这么玄的书名感觉不怎么靠谱,然读了几页之后就爱不释手了,用了两天时间通读了一遍,获益良多,后反复研读,更觉其论之妙,古人云:大道至简,此即是也。

关于书的内容不作过多阐述,现直入主题,分享一个运用元气神机法的病案。

吴某,男,13岁,初诊时间:年11月27日。

患者患湿疹反复发作2年余,因最近学业较重,精神紧张,湿疹加重。

全身除了面部外湿疹满布,以腹部、胸胁部为甚(红色丘疱疹连接成大片),四肢散在红色丘疱疹,肘窝部连接成片,瘙痒异常,经常挠抓,察其体型偏胖,舌淡苔少,脉右滑左沉,二便饮食睡眠无明显异常。

患者母亲诉以前曾多次寻求中医治疗,多数能见效而无法痊愈。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病案,但如何处方用药却让我略显为难,缓解症状自非难事,难在如何彻底的解决问题而完美收功。

中医看病要四诊合参,综合分析,这是常法,当综合分析得不出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后怎么办呢?

那就要从细节入手了,话说独处藏奸,往往一个小的异常常隐藏着大的隐患,这个小患者的奸藏在哪呢?

藏在脉里,右手脉三部皆现滑象,按之较流利,但却不甚有力,然尚无大碍;左手三部俱沉,重取亦难得,此即问题所在,一个13岁的小男孩怎么可能出现如此诡异的脉象呢?

左脉沉弱,明显的生发之力不足,阳气大伤,小时候过用抗生素造成的?还是嗜食生冷寒凉造成的?抑或是过用苦寒中药造成的?

经过询问,果然,后两者兼而有之,爱吃冷饮,爱吃肉,以前用的药多是清热解*的。几年下来,脾肾阳气大伤,不能鼓动血液,而现此脉,分析至此,好像又柳暗花明了,按照元气归一的思路,可竟投归一饮治疗。

归一饮来源于四逆汤,易生附子为制附子,以炙甘草为君,连接后天元气,即圆运动之圆心,干姜为佐使,上连甘草,下接附子,用少量制附子少火生气,启动生长之机,三者共同来修复圆心,使圆运动恢复正常而达到无为而治。

基本组成

炙甘草12g干姜9g制附子6g

我想,针对这个病例,用归一饮原方是可以的,或者最多加一两味治标的药,如苦参、苍术之类的。

但小孩母亲着急,想要赶紧缓解症状,我心里也担心单用此方无法速效,故处方如下(归一饮合消风散):

炙甘草12g干姜9g制附子6g

连翘15g荆芥9g防风9g

蝉蜕3g火麻仁12g苦参9g

苍术9g知母9g石膏15g

牛蒡子9g川木通6g当归12g

生地12g

7剂,水煎服,头两煎内服,第三煎外洗

一周后随访,聊天记录如下:

二诊:患者颈部和四肢的湿疹已基本消退,胸胁部的大片湿疹也见缩小,舌脉与前无异,左脉仍沉,可见元气损伤之严重。疗效和预期的差不多,故效不更方。

第二次处方如下:

黑顺片6g(先煎)干姜9g炙甘草12g

连翘15g荆芥穗9g防风9g

蝉蜕3g火麻仁12g苦参9g

苍术9g知母9g石膏15g

炒牛蒡子9g川木通6g当归12g

地*12g赤小豆15g银柴胡9g

制何首乌6g

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二次温服

其实这时候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即「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这是下工的做法。而我却这样做了,在一诊的基础上加了抗过敏止痒的银柴胡、制首乌,其实这时患者已经没有那么痛苦了,此时应该一心修复其元气而无需左顾右盼而多此一举,戒之戒之!

一周后随访,聊天记录如下:

二诊后患者母亲拍方而去,说留着备用,后经随访,说已获愈,是不是彻底痊愈,现在尚不好说,计划夏天再随访一次。

这是一例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患者,当疾病转为慢性的时候,治疗就相对困难了,如果用常规思路去治疗,见效可期,痊愈难矣!

这时候元气神机法就开辟了一条新路,不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jj/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