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芍药
多维立体 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m.39.net/news/a_6185498.html 芍药 华佗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辨别药之真伪,防止用错药。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草药。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来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由于华佗对芍花的采药季节还没掌握,对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药更不了解,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那儿不管了,一直放了数年没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凉爽,月对窗户,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正写之间,只听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便出去看看,可东瞅西望,却未有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也用处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说罢转身回屋里去了。刚到屋里坐下又听到那女子啼哭,抬头一看还是她。他又出来看,还是没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说:“这家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冷冷清清的无用。我想,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华佗说:“我早已尝过多次了,花叶梗都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入药呀。”夫人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你尝过根吗?”华佗又说:“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尝的。”华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烦,也不往下说了,就说:“好啦,天已经不早了,你休息吧。”华佗觉得很累,便倒下睡着了。 华夫人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奇怪,总觉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处还未被发现,不行,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来,华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来,夫人忙把华佗叫起来。华佗一看,赶忙拿刀伤药敷在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华佗可没办法了。夫人便说:“不妨你把芍花根挖点来敷上试一试。”华佗便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呵,可灵验啦!血立刻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愈合,好了之后连个痕迹也没有。 华佗说:“夫人多亏你提醒我,你还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药给埋没了。”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便将它记在《青囊经》里,给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花”。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便在谯陵(今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四川、杭州、陕西等地,但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被称之为白芍。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本品气微,味微苦、酸。以质坚实、类白色、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1.血虚萎*,月经不调,崩漏 本品味酸,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用治血虚面色萎*,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中漏下等,常与熟地*、当归、川芎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芩、*柏、续断等,如保阴煎(《景岳全书》); 若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等养血、止血药同用。 2.自汗,盗汗 本品有敛阴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配伍温经通阳的桂枝,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 用治虚劳自汗不止,常配伍*芪、白术等; 若阴虚盗汗,可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3.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常配伍当归、柴胡等补血、疏肝药,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本品也可调肝理脾,柔肝止痛,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可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若治疗痢疾腹痛,可与木香、*连等清热燥湿、理气药同用,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若治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伍甘草以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常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煎服,6~15g。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多生用,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多炒用或酒炒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两者性均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 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阴血亏虚,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 了解用药常识,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jj/9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威灵仙
- 下一篇文章: 书记省长率队贵州省**代表团今起赴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