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灵枢五味,懂食疗真谛
我们在接触中医中药的过程 会发现不同的药材说明中 都会有“性味”和“归经”的介绍。 比如:厚朴的性味是“味苦、辛,性温” 归经则是“归脾、胃、肺、大肠经”。 而药食同源的食物同样也有其中医性味和归经 例如羊肉的性味是“甘、温、无*” 归经是“入脾、肾” 而羊肉因其性温、入脾 故可“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 而又因性温,入肾 故可“益肾气,补形衰,助元阳”,即温补肾阳 这些性味和归经 是药材、食材具有哪些功效的依据 而功效又是其调理治病的基础 而最早提出食材具有性味和归经的 就是《*帝内经》 在其《灵枢·》这篇当中 将当时常见的食材根据味、颜色 划分了对应的脏腑经络 原文:*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传下。 上文就是*帝在向岐伯请教五味分别入哪五脏? 岐伯给出的答案是:食物根据其所含的五味 会优先去到该味道对应的脏腑 即酸味的食物首先进入肝 苦昧的首先进入心 甘味的首先进入脾 辛味的首先进入肺 咸味的首先进入肾 原文:*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糠(别本作秔,秔同粳,下同)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葱辛。五色:*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糠(被本作秔)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黍、鸡肉、桃、葱。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糠(别本作秔)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黍、鸡肉、桃、葱皆辛。 后续岐伯将当时老百姓常吃到的食物 根据五味入五脏的规律,都做了大致的划分 具体如下: 五谷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米味辛。 五果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 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 五菜中,葵菜(冬葵,现在是野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豆芽)味咸、薤白(薤读音xiè,野蒜)味苦、葱味辛。 01脾 脾虚的人,因甘味入脾,故宜食甘味食物。同时,又有肝木克脾土,故要少吃入肝的酸味食物。 而脾气过盛导致脸色发*的人,需要吃些咸味入肾经的食物,以平衡肾水,且利于脾胃行气化气。 02心 心气虚的人,因苦味入心,故宜食苦味食物补益心气。同时,又有肾水克心火,故要少吃入肾经的咸味食物。而按现代医学理解,一般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也是主张少盐饮食的。 而心气过盛、经常面色过红的人,就需要吃点酸味的食物收敛一下。 03肾 肾气虚的人,因咸味入肾,故宜食咸味的食物。同时,又有脾土克肾水,故要少吃入脾经的甘味食物。同时,辛味的食物也可以帮助身体皮肤毛孔打开,通气导津液以滋润肾气。 04肝 肝气虚的人,因酸味入肝,故宜食酸味的食物。同时,又有肺金克肝木,故要少吃入肺经的辛味食物。而肝气过盛的人,必急躁易怒,可吃甘味的食物以缓解。 05肺 肺气虚的人,因辛味入肝,故宜食辛味的食物。同时,又有心火克肺金,故要少吃入心经的苦味食物。而如有肺气上逆,导致咳嗽等,则可吃苦味的食物以下泄肺气。 《*帝内经》成文的年代我们的食物还比较匮乏 《内经》中提到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也只有二十种 发展到现代社会,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食材 就不下几百种。但一代代的中医 根据《*帝内经》总结的规律,不断 新出现的食材划分性味、归经,总结功效。 下面就是我们根据历代医书 整理的常见食材作用功效,供大家收藏参考#*帝内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jj/9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口苦吃什么食物好5种食物帮你缓解口苦
- 下一篇文章: 下焦湿热和肝胆湿热,怎么辨别中医分享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