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一医生朋友转发了这样的图文,医学教育网编辑的《不要吃这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同时也说了儿童谨慎服用这些中药。

具体内容如下:

马兜铃酸为肾*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大家在选择药品的时候更要谨慎,咨询医生,对症下药。

同时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选择用中药来给孩子治病,觉得*性没有西药重,但是对小孩来说,身体的抵抗力没有成人强,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不能盲目。

中医是要辨证施治的,比如同样是食积,要考虑到是什么食积,这就要根据孩子的食谱,如果是乳积,主要用麦芽,如果是肉食积,主要用山楂,如果是面食积,主要用神曲;牵牛子是消食积的,但用量不能偏大,最多不可超过6克,可能这更深些的中医知识家长们就不了解了。还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对某种中药过敏,家长若不知避用则造成损害,这都是临床上遇到过的。

当然,很多家长会选择使用中成药,中成药相对西药副作用小,治病也是调理治疗,这种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父母的认可。

但是在英国,很早就有这样的报道:

是药三分*,在温柔也“温”不过药的*性。对于中成药,你可能了解得还不够多。

中成药不是中药,可能含有西药

中成药不一定是纯中药,有些是含有西药成分的。所谓中成药,指的是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制成制剂(丸、片、颗粒等),便于服用和携带。中药多指中药饮片,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中草药。

“中药偷掺西药”的现象并不少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早前在药品抽验中发现“补肾益精丸”等10种假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实际上,除中成药非法加入西药外,一些宣称“ ”“纯中药”的保健品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中成药并不温和,不能乱吃

很多父母认为,中药很温和,即使吃不好,也一定吃不坏,孩子有些什么小病,买点中成药吃,不会有问题。其实,所有的中药都不能乱吃,中成药也一样,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吃得不对症,不仅治不好病,可能还会有害。

把中成药当保健品,是误区

我们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山楂丸可以开胃,孩子常吃胃口好;孩子时常吃点王氏保赤丸对身体好;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感冒……其实,这些都是误区。

大山楂丸:消食化积的良药。针对孩子某一次吃的食物偏多,难以消化,可以用大山楂丸来缓解。但是对长期厌食的孩子来说,则不能乱用大山楂丸。

王氏保赤丸:对于体质比较好,存在饮食积滞、痰热内盛的孩子,确实有明显的疗效。但对于脾胃虚弱,虚实夹杂的孩子,大多用后效果不明显。长期服用,还会有腹痛等副作用。

板蓝根:是大苦大寒的药物,中医说“苦寒败胃”,如果孩子没病却给他服用,只会导致胃气受损,反而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常吃中成药降低免疫力,真的

中成药多为寒凉性,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而对于比较敏感的儿童,确实会损伤其脾胃,致使其脾胃功能失调,引起消化吸收不好,最终导致体质变差。

下面这三种常见中成药也千万不要滥用——

牛*解*片:它属苦寒药,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如果是由虚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那么服用这类药物就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症状更明显。还有的人为了能够迅速泻火解*,会自行加大药量服用,但牛*解*片中含有雄*,大量服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会出现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此外,服用此类药后往往会“泻”,耗损胃气,导致脾胃虚弱。

阿胶:阿胶已成为不少女性进补的良方,虽然是妇科的上等良药,具有补血的功效,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阿胶性滋腻,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胃部饱胀等症状。

六味地*丸:只要肾亏就吃“六味地*丸”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少人将它视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但却感觉越补越虚,不仅原有的症状加重了,甚至还补出了胃肠不适的毛病。六味地*丸有非常明确的适应症,不能“瞎吃”,更不可像维生素一样每日服用。

如果确实需要用中成药时,医生会通过调整药方,加入一些温阳性的药材,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这些家中常备的中成药——

首先要明确一点,常备,不代表可以随便吃。常备药可以解决一些孩子常见的不适,但一定要对症,父母拿不准孩子的“症”时, 去看医生。

同仁堂感冒清热颗粒:适用于风寒感冒。

双*连口服液、银翘解*胶囊:适用于风热感冒。

藿香正气水:适用于肠胃型感冒、中暑。上吐下泻、发烧、舌苔白、不思饮食。

丁桂儿脐贴:适用于受寒引起的腹泻。症状为腹痛、慢性腹泻。

保和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和丸适用于长期积食,症状有便秘、有口气、不思饮食。消积止咳口服液则适用于因积食引起的咳嗽,表现是咳嗽、腹胀、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

我们在老地方等您:渝北允爱生活馆







































白癜风的治疗过程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ls/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