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速记口诀,功能主治性味全都有,朗朗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连翘苦寒,能消痈*,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 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3个方子从肝治心,藏神!睡不着,就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老中医帮您开方暖阳气、散寒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jj/7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立夏丨夏天的味道藏在这些美食里
- 下一篇文章: 四川天府新区年小升初入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