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录鼻渊案
鼻渊案 跟着老师学中医 患儿王某,女,7岁。 流*脓鼻涕一年余,伴鼻塞。 经西医诊断为“鼻炎”治疗效果不佳, 特到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汪老师处求治。 一诊:(6月12日) 患儿就*脓鼻涕伴鼻塞一年余,舌淡苔白腻水滑,脉弦细滑略数。 考虑:患儿流*脓鼻涕一年余,时间太长,排除普通外感风热,结合脉象弦滑略数,断为肝经湿热;舌淡苔白腻水滑,脉细,又有脾阳虚夹湿征象。 故治疗予以:健脾化湿清利湿热宣通鼻窍。 中药拟:*芪四君子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具体如下: *芪20g太子参15g茯苓12g炒白术12g 炙甘草5g龙胆草5g炒栀子6g*芩5g 柴胡8g川木通6g路路通8g辛夷花8g 白芷8g苍耳子5g陈皮6g炙附片6g 3付,水煎服,2天1付。 分析:上方以*芪四君子汤加附片顾护脾阳,健脾化湿;龙胆草、栀子、川木通、路路通清利湿热;柴胡、*芩暗含小柴胡汤方义,兼以和解枢机;苍耳子散通利鼻窍,缓解鼻塞;陈皮、附子反佐,防止凉药伤脾阳。 二诊:(6月19日)诸证减轻。舌淡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滑。继续予以龙胆泻肝汤加苍耳子散治疗。三诊 *脓鼻涕减少,纳差,口臭 舌淡苔白厚腻水滑,脉弦数。 考虑:脾虚湿重,用健脾化湿法,方用苍耳子散合二陈汤,略加龙胆草、柴胡、*芩引药入肝胆经,兼以清湿热,泻相火。 按:此症属中医“鼻渊”,鼻渊一症出《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又名脑漏、脑崩。因涕下不止如淌水,故名。多由外感风寒,寒邪化热所致。《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浊涕,或流*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久则头眩虚晕不已。”经云:“五色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明亮者,为无病也;若浊涕者,风热也。”指明了浊涕乃由风热所致。因涕由脾所生,受相火乘之,热化为浊,故成鼻渊。汪师用益气补中,清泄湿热,意在升清降浊,使邪不上干,清窍得灵;配苍耳、辛夷、白芷等辛温芳香之品,以辛而散之,温能宣通,为治鼻渊之要药,三味同伍,共透鼻窍。今案中方药,温中有寒,寒温并用,相辅相成,加附子以反佐,药收速效,贵在巧用木通,路路通等给邪出路。在这里也可以用“脾虚浊邪犯清窍,肝经湿热需通利”,来作总结汪老师治鼻渊的经验。 ——汪剑医案 13级中医定1班 董元洪评按 跟着老师学中医 编辑:二毛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mutonga.com/cmtls/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双结石案例看中医的治疗的系统工程性质
- 下一篇文章: 醉里伤寒医案之二十四腰痛案